文化部赵少华副部长
中国在海外开设文化中心已有24个年头,它的发展情况怎样?它在海外是否受欢迎?本报为此开辟了《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探访》专栏,陆续报道了中国在巴黎、柏林、马耳他、开罗的文化中心。日前,记者还就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的若干话题采访了文化部赵少华副部长。
记者:据了解,文化部制定了《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发展规划》,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总数将达到多少个?
赵少华:我国在海外设立文化中心既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起步和发展的,又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快速推进的。1988年,我国在毛里求斯和贝宁设立了第一批文化中心,为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进入21世纪以来,海外文化机构的布局不断完善,文化中心建设迅速发展。目前,我国共与26个国家签署了单设或互设文化中心的政府文件。到今年底,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正式运营的总数将达到13个。根据文化部制定的《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发展规划》,至2020年,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将形成覆盖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传播和推广中国文化的网络,总数将达到约50个。
中央领导多次视察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或见证设立文化中心政府文件的签署,对文化中心建设做出了许多重要的指示。2011年,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快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2012年,《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对“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作出了具体要求,即要“统筹宣传文化系统与地方文化系统,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多样、内容丰富的中华文化海外展示、体验并举的综合平台”。因此,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工作的发展,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体现了对外文化工作科学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记者: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主要开展哪些工作?
赵少华:秉承“优质、普及、友好、合作”的宗旨,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主要是围绕“文化活动、教学培训、信息服务”等职能不断深化文化交流合作,系统、全面、有计划地开展“大文化”领域的交流活动,为促进国家间关系发展、增进中国与世界人民的感情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作出卓越贡献。
首先,它是一个文化交流中心。通过举办演出、展览、文化节、影视周、图书节、文化产品推介会等活动,积极展示和推介中国优秀文化,同时开展双向文化交流。
其次,它是一个信息服务中心。通过图书和互联网、数字媒体等,提供有关中国的权威信息服务;定期组织讲座、研讨会、读书会、报告会、电影欣赏等活动,与驻在国相关机构开展文化信息交流与合作,增进驻在国公众对中国的全面了解和理解。
另外,它还是一个文化培训中心。通过与国内外教学机构和文化艺术机构合作,运用文化中心的教学资源体系和远程教育平台,开展面向广大驻在国公众的中文语言、文化艺术、体育健身等知识与技能培训项目,满足驻在国公众学习和掌握中国文化艺术技能的各类需求。
通过积极发挥上述职能,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为国内文化各领域走出去的日常推广、短期活动和长期合作提供服务,逐渐形成扎根当地的国际文化品牌,全方位展示中国形象和中国文化。
记者:在中国有多少个外国文化中心,中国文化中心在所在国受欢迎的程度怎样?
赵少华:应该讲,文化中心的设立是两国政府间的政治决定,是两国关系深入发展的具体体现。文化中心作为一国政府派驻国外的官方文化机构,其设立必须得到驻在国政府的同意,因此设立文化中心首先需要两国政府间进行沟通协商,通常需要签署互设或单设文化中心的协定、谅解备忘录或是以外交照会换文等方式,通过政府文件的签署进行确定。
中国文化中心在海外设立以来,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提供大量文化服务,受到驻在国政府、民众和媒体的欢迎和好评。据统计,自2007年至2011年,陆续投入运营的9个文化中心开展各类活动超过2500起,直接参与中心活动的公众总人数近60万人次,各类注册学员总计约3万人次,其中,毛里求斯、巴黎、首尔3个中心年注册学员数均超过1000人次,中国文化中心开设的课程一开始注册就迅速满员。此外,随着中国文化中心在当地的影响不断扩大,驻在国政要频繁出席中心各类活动,并给予积极评价。过去5年内,外国政府部长级官员出席文化中心活动就有近500起。贝宁文化部长阿宾博拉就曾表示,中国文化已融入贝宁的文化发展之中。如果没有中国文化中心,中贝文化交流将无法想象。
目前,有德国、法国、西班牙、日本、俄罗斯、尼日利亚等6个国家在中国正式设立了文化中心。我们的初衷是让外国朋友零距离感知中国文化。
记者:有国外舆论担心,中国在海外设立文化中心是对他国的“文化渗透”,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赵少华:我想要说明的是,中国在海外设立文化中心是中国政府与外国政府协商互设的官方文化机构,是建立在双向交流、互建共享基础之上的。而利用文化中心这样的平台开展文化交流也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是推动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具体举措。而中国文化中心未来的发展有许多需要向其他国家学习和借鉴之处。实践证明,在海外设立中国文化中心,既能满足外国公众对中国文化的现实需求,又有利于促进两国文化关系发展和增进人民之间的友好感情,更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进一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中国从来不搞任何形式的“文化渗透”,也从来不搞价值观或发展模式的“输出”。我们看到,改革开放30年来,一方面中国文化在积极地走出去,另一方面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优秀文化走进中国。而我们始终认为,在相互尊重、平等互鉴基础上进行的文化交流积极促进了东西方的理解与合作,成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积极因素。中国的文化实践不断印证着我们所一贯倡导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