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
记者;请您谈谈十二五规划中,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
刘玉珠: 现在文化产业发展很快,市场需求很大。那么在这块,我觉得不管是政府还是社会各界,首先要通过努力来保证市场需求,来满足广大消费者不同消费层次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我觉得这是首要的任务。 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鼓励特别是在内容上、产品上有很多好的作品,这些创新的模式与支持和奖励,这个机制也有。 但是同时对于市场这块,比如说刚刚你说的,出现和我们主流价值观和广大消费者的消费愿望是相悖的,这也是经常出现的。这一块主要是加强市场监管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市场监管,它通过一方面我们鼓励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给消费者;第二个方面通过市场监管来打击或制约包括伪劣的,包括假冒的,包括对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有害的一些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入到市场上来。这一点上,实际上这么多年,特别是文化部一直在做这个方面的工作,而且也有很好的效果。
记者:现在网络发展的越来越快,而且互联网的作用也在很多的领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您觉得现在在互联网的作用之下,互联网这样一个桥梁和领域能不能给文化建设这块有促进作用?或者说这个促进作用能够怎么体现呢?
刘玉珠:我觉得作为政府部门要加强网络文化法规的建设,要依法管理和规范网络文化市场的发展。这样的话,才能保证在互联网上网络文化建设是一种健康的、是一种积极的、是一种符合社会潮流的。
第二个方面,要积极的鼓励社会各界,当然也包括政府,要为互联网文化建设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因为,在这个网络当中,它需求很大,它不是对某一类的,它就是个性化的消费需求特别强。那么它对这个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对政府也好,对社会来讲是一个挑战,但是也是一个发展的机会。如果我们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的政策引导,能够为互联网发展当中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包括提高网民素质、解决网民文化需求,促进网络文化健康发展方面都是有积极作用。
现在网络文化在互联网文化当中是备受关注的一个大领域。那么作为政府来讲,我觉得要想促进互联网在发展过程当中为广大的网民提供消费服务的话,首先我觉得政府要充分的认识当代互联网在文化发展当中的地位、作用和特点。你只有认识清楚了,那么你的政策举措也好,或者是其他方面的服务也好,你才能够适合这个方面的发展。
记者:应该说我们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有非常优秀的、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但是我们如何让这些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走向世界,去开启世界的门,在世界舞台上火起来?这些方面我们国家有没有一些政策或者是一些措施呢?
刘玉珠:十二五规划实际上是鼓励我国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走出去”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政府是高度重视的。但是这一块怎么看?我觉得首先还是一个基础的问题,因为我们首先要解决我们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中能够使一大批的文化企业能够成长起来。那么在他们成长起来以后,有这个条件和能力,我们鼓励他们走出去。“走出去”不是为了占据国外的市场,主要还是想通过他们的活动,增进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之间对文化的相互沟通、相互了解,那么达到一个促进社会的和谐,世界的和谐这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走出去”它也是有一个过程。我们政府这个方面,应该做的就是为他们走出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个“走出去”,首先作为企业来讲是属于企业的主题。为什么说“官民并举,以民为主”呢?因为一个不同文化之间,它首先作为企业去投资,你首先要了解所在国文化消费是一个什么情况,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包括当地的习俗,乃至于法律法规,这个你都要了解清楚。那么你才能够来考虑你的产品是不是适合这样的消费需求。这样的话,它就有一个过程。
那么政府要搭建这个平台,为这个企业来了解和各个方面的信息提供,我们认为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平台,就是需要他们要对接上。否则的话,你光鼓励,他们一头雾水的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当中,你让他去投资也很难持续。所以说,我们觉得文化产品“走出去”,我们还是要在有一定基础的基础上,广泛了解所在国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市场需求、消费需求这个方面。就是这样的话,企业“走出去”才是持续的,它才能够在经营过程当中逐步逐步打开市场,使他的产品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这样给别人才会有示范效应。如果盲目的“走出去”,结果“走出去”就会非常的短暂,就会带来副作用。
记者:但是我们发现在文化体制推进实践过程当中,会出现一些文化产品良莠不齐的情况。我们有没有一些措施,比如说来治理或者是调整这些格调比较低下的文化产品,有没有这样的现象出现呢?
刘玉珠:这个主要是由市场来淘汰,作为政府文化部《关于文化产业园区的命名和管理办法》当中专门规定国家级的文化产业园区是两年进行一次巡查。我们那有几条,就是从大的方面你违反法规的,小的方面你经营不善,造成很大的亏损,同时对消费者造成很大的伤害的,像这样的都要被撤销命名的。
记者:在发展大的文化企业方面,现在国家有没有一种政策或者是一些优惠的措施,能够来培育或者是扶持大型企业文化发展?在这方面有没有特殊的措施呢?
刘玉珠:为什么呢?因为大的文化企业集团对聚集也好,对研发也好,对示范和引导,它都是能够起到中小企业所无法起到的作用。所以说,国家的政策主要是我们通过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对于他们在发展过程当中,特别是在内容上,包括在创新上,有成就的,我们是采用这样的支持方法。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因为大型企业的发展,首先它还是要有一个基础。那么,我们现在是中小文化企业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那么从量上来讲也是居主导地位,现在我们也和有关部门探讨,就是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建立一个金融服务方面的政策。去年我们发布了9部委的关于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首先是通过税收金融的平台,解决中小企业文化产业发展当中的金融服务问题。那么对大的企业集团作为国家来讲是高度重视的。
记者:文化产业园区现在有点百花齐放的意思,如何在这种局面之下建立出一个优胜劣汰的淘汰机制?
刘玉珠: 在西部一些地方,利用当地少数民族聚集,一些文化园区很受消费者的欢迎。为什么大家热情比较高?就是看到了一些发展比较好的一些园区,调动了大家建设园区的积极性。
我个人曾经对文化产业园区,特别是一些地方办文化产业园区的时候,我给他们总结了四条:
(4)就是一个服务体系的建设。这个服务体系包括文化产业的公共服务这块,包括对消费者的服务这一块,它都是需要很好的来建立起来的。那么有了这几个条件,我们建设园区才能避免走弯路。
所谓“慎重”是因为这个园区发展确确实实在我们国家也有过教训的。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我们各地也纷纷在学习和借鉴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一批文化主题公园。应该说占地很大,耗资也很大。有的都是几十亿、十几亿,但是由于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认证和调查,结果可以讲成活下来的很少,浪费了很多的资源。
记者:刚刚我们在一开始聊的时候,司长跟我讲了现在国家也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包括试验园区,文化部日前又命名了“第三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首批文化产业试验园区”。那么,建设这样的园区主要是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有什么必然的意义呢?请司长给我们介绍一下文化产业园区的情况。
刘玉珠:关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去年在于天津开了一个会,文化部的部长蔡武部长,就今后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而且他的讲话也受到了包括我们新闻界在内的广泛关注。
首先,作为文化部来讲,它还是把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作为主要的任务,因为产业要发展,而且我们现在在发展过程中,明显的感觉到产业政策还不配套。所以,这是文化部的主要任务。
第二个,文化产业发展需要良好的市场环境。这个市场环境怎么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特别是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一些不符合我们传统价值观的这个方面的治理,这也是属于政府应该做的。
第三个,采取项目的带动。通过一批大的项目来带动产业发展,来推动这块的聚集也好,或者是它的孵化也好,起到示范引导。
第四个,主要在政策上。特别是关于人才培养的这种政策环境,现在文化部也是高度关注的。
文化部在发展文化产业园区,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一个方面是积极;第二个方面是慎重。所谓“积极”,就是说文化产业园区对于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企业聚集、孵化、引导、示范,在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方面,它的作用日益明显。所以说,这是文化部包括通过命名的形式来鼓励一些园区。特别是,文化部强调的是在内容的引导上,就是说你这个产业园区在文化经营的内容上,一定能够是适应广大消费者,而且是无害的、健康的提供给消费者。
文化产业园区可以从上个世纪50年代从欧美开始,现在有一些产业园区已经产生了广泛的效应和社会影响,像迪士尼、环球影城等等。我们国家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晚,所以说产业园区也是近几年开始发展起来的,特别是从基层、地方做起来的。
记者:刚才您也提到了国家支持的力度,我们知道2010年是国家政策支持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亮点。“十二五”期间,国家还应该出台哪些政策去支持文化产业继续加速的发展,您觉得在政策在哪方面会给予更多的支持力度?
刘玉珠:十二五”期间,我觉得它的发展前景仍然是看好,而且会发展的很快。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是市场需求。因为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们有了一定的基础,特别是经济基础。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明显的增强,所以我认为这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最基础的一点。
第二,各级的党委和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高度重视。不断是在政策上,还是在其他方面,都是在推动这个产业发展。
第三,通过这么几年的发展,我们在人才经过了市场的锻炼,我们有了一批文化产业的人才,可以讲人才是迅速的成长起来。同时我们国家是文化资源比较丰厚的国家,只要我们政策措施到位,产业发展的前景肯定是特别广阔的。
记者:我们知道“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应该说取得了非常长足的发展,但是可能我们要关注到一个问题。比如说像在北京,近百家演出场馆分布在十多个行政区,难以形成文化的合地。但是纽约和伦敦的文化场所总数比北京少的多,他们在百老汇这样一条街上会有几十家剧场。那么在中国如何形成文化的凝聚力或者说合力呢?
刘玉珠:其实演艺产业也是我国一个传统的产业,它对解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应该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今天,演艺产业也受到的挑战越来越大。这块既有传统的,也有现在新的投入到演艺产业当中。像北京和纽约百老汇比,我的看法是这样的,就是说演艺产业发展前景和市场需求肯定是很好的。
从2010年我们演艺产业,在全国是105亿。但是还有很多是没有统计上来的,比如说大量的民营演艺机构所进行的演艺活动,这个方面的产值就没有统计出来。 但是,我们现在看包括北京、上海、广东,现在有一些演艺的企业已经开始慢慢的聚集了。它这个聚集不是说政府说把所有的演艺企业都放到这个地方,它是通过市场形成的。但是政府给一些必要的规划、政策支持,特别是环境建设方面,这样市场有需求,市场的政策比较合理、到位,那演艺的聚集会越来越大。
但是这个演艺产业现在也在学习和借鉴国外,特别是像英美这些国家成功的经验,包括聚集的问题。像纽约,它这个聚集也是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一开始它是通过市场行为慢慢形成了像今天这个规模。我刚才谈到,我们国家在文化上的开放,也是20多年左右的时间。特别是作为“产业”的提出,也就是十几年左右的时间。所以,这个一下子要想达到聚集的这种方面,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那么通过这个交流,使各个民族,就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相互了解、相互沟通。那么在沟通中增加互信,增加了解,这对和谐世界也好,对于市场也好,对于文化产品也好,我觉得像这种才是一个可持续的。
记者:文化软实力蓝皮书上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我国文化产业现在占世界文化产业的比重是不足4%,这个比重非常小。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硬实力相比来说落差特别大,那么您怎么看这个问题呢?包括我们国家怎么打造自己的文化软实力呢?
刘玉珠: 我们在国际市场的比重你说是4%。当然了,与我们国家整个经济比重所占的比例是小的,因为经济比重我们的GDP占到世界总量的9.5%。但是我觉得这也是和我们目前实际情况是相符的,虽然我们是一个文化资源比较丰富,也是一个文化的大国。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因为文化的开放,文化的改革较经济领域相对来讲是晚了一些。那么晚了一些,那么它的发展速度尽管很快,但是整个比重它是相对的是小一点。但是我们势头还是挺好的,前景可能会在今后这五年,可能会保持一个比较旺盛的增长。
关于文化软实力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我们国家要发展文化软实力,要提升这块。它首先不是为了使文化能够占领国际市场这个角度出发的,它首先还是要通过文化交流,特别是通过文化企业“走出去”,文化产品“走出去”,使世界各国相互了解,就是通过文化来沟通、了解,增加互信。我觉得这是促进世界和谐,这是一个首先要考虑的方面。
其次,还是要充分考虑到提升软实力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我们通过这几年,就是由国家和社会一起来推动,尤其是我们国家文化产品“走出去”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这个不是一个急功近利的事情,它需要再统筹规划。要提升我们国家文化软实力,特别是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我认为应该采用“官民并举,以民为主”,主要的是要推动企业走向国际。